劇情簡介
1945年夏天,美國本部黑手黨柯里昂家族首領,“教父”維托·柯里昂為小女兒康妮舉行了盛大的婚禮。“教父”有三個兒子:暴躁的長子桑尼,好色的次子弗雷德和剛從二戰戰場回來的小兒子邁克。其中桑尼是“教父”的得力助手;而邁克雖然精明能幹,卻對家族的“事業”沒什麼興趣。“教父”是黑手黨首領,常乾違法的勾當。但同時他也是許多弱小平民的保護神,深得人們愛戴。他還有一個準則就是決不販毒害人。為此他拒絕了毒梟索洛佐的要求,並因此激化了與紐約其它幾個黑手党家族的矛盾。聖誕前夕,索洛佐劫持了“教父”的養子、家族參謀顧問湯姆,並派人暗殺“教父”。這是教父一生中遭遇的第二次襲擊.第一襲擊在電影中只用幾句話就草草帶過,而在小說中卻是這樣敘述的:一個小刺客抱著必死的決心衝進教父的房子並向教父投出了炸彈,教父因此受了傷而那刺客也被亂槍打死. “教父”中槍入院。索洛佐要湯姆.哈根設法使桑尼同意毒品買賣,重新談判。桑尼有勇無謀,他發誓報仇,卻無計可施。邁克去醫院探望父親,他發現保鏢已被收買,而警方亦和索洛佐串通一氣。各家族間的火併一觸即發。邁克制定了一個計策誘使索洛佐和警長前來談判。在一家小餐館內,邁克用事先藏在廁所內的手槍擊斃了索洛佐和警長。
邁克逃到了西西里,在那裡他娶了美麗的阿波羅妮亞為妻,過著田園詩般的生活。而此時,紐約各個黑手党家族間的仇殺卻越來越激烈。桑尼也被康妮的丈夫卡洛出賣,在高速公路收費站被塔塔格里奧家族的人打得千瘡百孔。“教父”傷愈復出,安排各家族間的和解。聽到噩耗的邁克也受到了襲擊。被收買的保鏢法布里奇奧在邁克的車上裝了炸彈。邁克雖幸免於難,卻痛失愛妻。邁克於1951年回到了紐約,並和前女友凱結了婚。
阿波羅妮亞:阿波羅是希臘神話中主管光明'青春;音樂;詩歌'醫藥'畜牧等的神,有時又同太陽與光明之神混同.這個詞的詞根含義是引發者;誘發者;激發者,本是陽性的名字,後面加上陰性詞尾,既為陰性名詞,用做女性的名字,寓意雋永-意味深長的意思。
日益衰老的“教父”將家族首領的位置傳給了邁克。在“教父”病故之後,邁克開始了醞釀已久的復仇。他派人刺殺了另兩個敵對家族的首領,並殺死了謀害他前妻的法布里奇奧。同時他也命人殺死了卡洛,為桑尼報了仇。仇敵盡數剪除。康妮因為丈夫被殺而衝進了家門,瘋狂地撕打邁克。邁克冷峻地命醫生把康妮帶走,讓旁人認為她得了精神病。他已經成了新一代的“教父”——邁克·唐·柯里昂。
邁克·唐·柯里昂:一說唐是誤譯,原詞在義大利語中是"閣下"。在西班牙語中是對尊敬的人的稱謂。
演職員表
演員表維托·唐·科萊昂飾演者馬龍·白蘭度
邁克·柯里昂飾演者阿爾·帕西諾
山提諾·桑尼·柯里昂飾演者詹姆斯·凱恩
湯姆·海根飾演者羅伯特·杜瓦爾
凱·亞當斯飾演者黛安·基頓
ConnieCorleoneRizzi飾演者塔莉婭·夏爾
弗雷多·柯里昂飾演者約翰·凱澤爾
卡梅拉·柯里昂飾演者摩甘娜·金
索拉索飾演者艾爾·勒提里
彼特·克雷曼沙飾演者理察·S·卡斯特拉諾
職員表
製作人:加里·弗雷德里克森
導演:弗朗西斯·福特·科波拉
副導演(助理):TonyBrandt
編劇:馬里奧·普佐
攝影:戈登·威利斯配樂:尼諾·羅塔
剪輯:WilliamReynolds
選角導演:LouisDiGiaimo
藝術指導:迪安·塔沃拉里斯
美術設計:WarrenClymer
服裝設計:AnnaHillJohnstone
布景師:PhilipSmith
角色介紹
維托·唐·科萊昂|演員馬龍·白蘭度義大利裔,第一任教父,少年生活在西西里,後逃到美國建立起黑手黨帝國。五大黑幫家族柯里昂家族的一家之主,黑幫教父。為人紳士,卻自有懾人的威嚴。與妻子卡梅拉育有三子:桑尼、弗雷多、麥可,以及一女康妮,另外收養湯姆·海根為養子。
邁克·柯里昂|演員艾爾·帕西諾
維托的小兒子,繼承了父親沉著、冷靜、精明、堅強的性格。刺殺索拉索及麥考斯基後,到西西里避風頭,結識當地美麗女孩而結婚。當妻子遭謀殺後,返回美國接掌家族事業,成為第二代教父。並且一次清掃家族內奸及敵人。
山提諾·桑尼·柯里昂|演員詹姆士·肯恩
維托的大兒子,弗雷多與麥可的哥哥,性格火爆兇猛。但對於家族事業賣力打拚。因妹妹遭到家暴多次與妹夫卡洛有過節,後遭到妹夫出賣,在收費站時落入巴西尼家族的陷阱,遭到亂槍掃射慘死。
湯姆·海根|演員羅伯特·杜瓦爾
教父收養的孤兒,與邁克情同手足,擔任柯里昂家族的顧問角色,為人冷靜理智,是柯里昂家族深為仰賴的軍師。
凱·亞當斯|演員黛安·基頓
邁克的大學同學和女友,後來成為他的妻子,生下一子安東尼。她相當於整個柯里昂家族中的外來者。
精彩對白
“永遠別讓你的敵人知道你想什麼”“永遠別恨你的敵人,那會影響你的判斷力”。
“我們開出的條件你是無法拒絕的,要么是你的簽字要么是把你的腦漿留在這份契約上。”
“我準備向他提出一個他不可能拒絕的條件。”
“我費了一生的精力,試圖不讓自己變得十分粗心。女人和小孩子們可以很粗心,但男人不可以。”
“總有一天--也許這一天永遠也不會到來,我會讓你為我做件事情。但在那一天到來之前,請在我女兒的婚禮上接受正義,這也算是我送給你的一件禮物!”
“一個人只有一種命運。”
“是敵人更要接近他”
獲獎情況
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1990國家影片登記獲獎奧斯卡獎1973最佳電影獲獎
奧斯卡獎1973最佳男演員獲獎馬龍·白蘭度
奧斯卡獎1973最佳男配角提名詹姆斯·卡安
奧斯卡獎1973最佳男配角提名羅伯特·杜瓦爾
奧斯卡獎1973最佳男配角提名阿爾·帕西諾
奧斯卡獎1973最佳導演提名弗朗西斯·福特·科波拉
奧斯卡獎1973最佳編劇獲獎馬里奧·普佐
奧斯卡獎1973最佳編劇獲獎弗朗西斯·福特·科波拉
奧斯卡獎1973最佳服裝設計提名Anna Hill Johnstone
奧斯卡獎1973最佳剪輯提名William Reynolds
奧斯卡獎1973最佳剪輯提名Peter Zinner
奧斯卡獎1973最佳音效提名Charles Grenzbach
奧斯卡獎1973最佳音效提名Richard Portman
奧斯卡獎1973最佳音效提名Christopher Newman
奧斯卡獎1973最佳音樂/歌曲提名Nino Rota
金球獎1973最佳電影(劇情類)獲獎
金球獎1973最佳男配角提名詹姆斯·卡安金球獎1973最佳導演獲獎弗朗西斯·福特·科波拉
金球獎1973最佳編劇獲獎弗朗西斯·福特·科波拉
金球獎1973最佳編劇獲獎馬里奧·普佐
金球獎1973最佳男演員(劇情類)獲獎馬龍·白蘭度
金球獎1973最佳男演員(劇情類)提名阿爾·帕西諾
金球獎1973最佳電影歌曲/音樂獲獎Nino Rota
英國學院獎1973最佳男演員提名馬龍·白蘭度
英國學院獎1973最佳男配角提名羅伯特·杜瓦爾
英國學院獎1973最佳服裝提名Anna Hill Johnstone
英國學院獎1973最佳新人提名阿爾·帕西諾
英國學院獎1973最佳音樂獲獎Nino Rota
美國影評人協會獎1973最佳男演員獲獎阿爾·帕西諾
紐約影評人協會獎1972最佳男配角獲獎羅伯特·杜瓦爾
國家評論協會獎(美)1972最佳男配角獲獎阿爾·帕西諾
幕後製作
創作背景
《教父》根據馬里奧·普佐於1969年出版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,小說中有些主要情節沒能出現在影片中,比如維托·唐·科萊昂對早年生活的倒敘,包括他如何移居美國、先前的家庭生活、怎樣殺死唐·法努奇以及如何成為黑手黨的教父。導演選擇
弗朗西斯·福特·科波拉並非是執導《教父》的最初人選,在他擔綱導演之前,製片方至少與兩位導演接洽過此事,其中包括義大利導演賽爾喬·萊翁,但是對黑手黨故事不感興趣的萊翁回絕了製片方的邀請。科波拉起初不願執導這部電影,因為他惟恐影片有宣揚黑手黨和暴力之嫌,從而有損於他的西西里血統。後來科波拉發現可以讓影片成為對美國資本主義的隱喻時,開始對影片充滿熱情,同意擔綱執導。
角色選擇
製片方派拉蒙影業公司起初並不認同導演科波拉選定的演員。製片方極力反對白蘭度扮演維托·唐·科萊昂,希望勞倫斯·奧利弗擔綱,但奧利弗因健康問題而無法出演。派拉蒙影業公司的一位主管又建議請丹尼·托馬斯扮演維托·唐·科萊昂,後來經過科波拉的一再懇求,製片方終於同意與白蘭度簽約,但前提是片酬必須遠遠低於以往,而且務必參加試鏡和簽署絕不延誤拍攝進度的協定。在試鏡中,白蘭度擊敗了競爭對手歐內斯特·博格寧,並獲得了派拉蒙公司上層的認可。
製片方本想請羅伯特·雷德福或瑞安·奧尼爾扮演邁克,而科波拉則希望啟用看上去像義大利人的陌生面孔。科波拉看中了初出茅廬的阿爾·帕西諾,可製片方認為身高只有1米70的帕西諾不適合扮演邁克。雖然傑克·尼科爾森、達斯汀·霍夫曼、沃倫·比蒂、馬丁·辛和詹姆斯·凱恩都參加了試鏡,但科波拉仍堅持為帕西諾爭取這個角色,並以退出拍攝相威脅,無奈之下製片方最終只得妥協。
除去片中的主角外,其他角色也競爭激烈。布魯斯·鄧恩、保羅·紐曼和史蒂夫·麥奎因都是扮演湯姆·哈根的最初人選。安東尼·博金斯和米亞·法羅也分別參加了桑尼和凱伊角色的試鏡。羅伯特·德尼羅參加了麥可、桑尼、卡洛和鮑利四個角色的試鏡,並得到了鮑利的角色,可科波拉選擇用他完成“交易”,因為在製片方無法確定是否該讓阿爾·帕西諾扮演邁克時,帕西諾已經簽約出演《我的子彈會拐彎》,科波拉為了得到帕西諾,就必須用德尼羅交換。
拍攝過程
《教父》於1971年3月29日開拍,大多外景在紐約拍攝完成。為拍攝麥可和凱伊在聖誕節的購物場景,劇組特地將已經關閉的BestCompany旗艦店重新裝扮。片中沃爾茲住所的外景取自洛杉磯,由於羅伯特·杜瓦爾和約翰·馬利無法到場,所以劇組只好物色臨時演員作兩人的替身。
片中莫·格林被殺鏡頭的拍攝靈感源於黑幫老大巴格西·西格爾的遇害經歷,為打造出子彈射穿眼球的效果,劇組在演員的鏡架上隱藏了兩隻管子,分別裝有血液和BB彈及壓縮空氣,當槍響後,BB彈在壓縮氣體的作用下從內部擊碎鏡片,血液也隨之湧出。麥克勞斯基額頭中彈的效果也同樣出自一系列機關,劇組為演員製作了一個假前額,並在額頭中央留出缺口,向缺口注滿假血,然後再用一塊“肌肉”堵住缺口。在拍攝時,“肌肉”被魚線猛然拽出,額頭血洞隨即顯現。
在影片拍攝期間,科波拉與製片方派拉蒙影業公司發生了激烈衝突,以致製片方考慮過將他換掉。製片方之所以對科波拉持懷疑態度,是因為影片製作出師不利,製片方認為科波拉總是進度滯後、頻頻出錯,而且堅持增加不必要開支,而科波拉卻認為拍攝首周非常順利。科波拉在後來接受採訪時說,製片方甚至已經找好了替代人選,一旦他被解僱,另外一名導演將立即接替。
影片評價
影史經典之作
《教父》以沉鬱冷靜的風格講述了一段頗具浪漫主義色彩的黑幫史詩。它是電影史上最偉大的黑幫電影之一,被譽為男人的聖經。這部電影不但在評論、藝術和票房上取得了成功,而且它還為後人樹立了一個典範,是一部眾口稱讚的經典電影,它在權威電影網站上的好評率高達百分之百(時光網評)。美國權威電影組織美國電影學院將其評為“美國最偉大的黑幫經典電影”(新浪網評)。《教父》的深層意義在於它為美國電影史上一個十分悠久的經典類型——犯罪片開拓了寬廣的前景。這部電影不僅拓展了犯罪片的表現領域,其思想意義和內涵也遠遠超越了暴力的範疇,並將主題升華為人類社會中最常見的權力交替中的深層意義——權力與罪惡的關係。影片在70年代初上映時影響極大,取得了商業和評論上的雙重成功(新浪網評)。
從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,反映黑手黨的電影作品就繁盛起來,但是沒有一部能同《教父》相提並論(美國《舊金山時報》評)。《教父》以精細的筆墨描述了黑手黨全盛時期的家族恩怨,在這部格局龐大、情節複雜、人物眾多的大製作中,科波拉把整部影片處理得有條不紊、扣人心弦,其高超的專業技巧不得不令人嘆服。(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評)。
《教父》是自《公民凱恩》以來最出色的一部美國影片(《紐約時報》評)。在《教父》里,自然與文明的對立似乎已不存在,銀幕上呈現的是一個單一的世界,科萊昂早已通過暴力建成龐大的家族,獲得了穩固的社會地位,匪幫也已從過去對商業組織的模仿變成了真正的企業,並向社會各領域滲透,在這部電影裡,自然與文明已經不知不覺地融為一體了(影評人馮凱、國勝連評)。
《教父》對電影史、黑幫類型片、流行文化的影響至深至遠,它是很多導演心中的影史最佳電影,馬龍·白蘭度、阿爾·帕西諾、羅伯特·德尼羅等演員的出色演繹,加上故事本身的史詩性,使得這部電影成為一部傑作。《教父》作為黑幫題材的電影,不是虛無主義地淡化宗教意味,相反這部電影有著深深的基督教烙印,它很少討論善惡,也很少用主觀鏡頭表現宗教的道德觀,但就是在幾個節點,集中表現出人物內心的煎熬,舉重若輕地表達了這一層內涵(《南方周末》評)。
優雅與暴力的交融
《教父》對宗教的討論若隱若現,善惡的界限被優雅、溫馨、仁慈、家庭所模糊。片中教父的形象顛覆了人們對黑幫大佬的傳統認知,影片裡的黑幫大佬不再一臉橫肉飛揚跋扈,他可以溫和仁慈,不再腰裡手槍、脖子金鍊、胸口紋身。教父極其體面優雅的形象,是文明社會的浸淫標誌,而這種形象背後,依然是殘忍的黑幫勾當。導演在電影裡安排了大規模的刺殺場景,嫻熟地運用交叉蒙太奇表現復仇情節。當馬龍·白蘭度以極其平和的口氣說出那句經典台詞“我會提出一個他無法拒絕的條件”時,黑社會的暴力行徑被最大化地消解了,由此產生出巨大的美學張力。優雅與暴力,可以如此和諧的融於一體(《南方周末》評)。
古典主義的敘事
《教父》以盛大的宴會開場,康妮的婚禮占據了影片長達半小時的時間。出色的配樂和流暢的長鏡頭,將黑手黨的民族傳統、家庭至上的觀念表現出來。這部電影在敘事上很圓熟,婚禮半小時的伏線密集,對龐大的人物關係網、情節發展起著關鍵作用。影片開頭埋下的幾處伏筆,在後來的劇情中全有呼應,而且令人感到新穎的是這幾處呼應並不是決定情節走向的,而是草灰伏線式連線。比如殯儀館老闆第二次出現,是在教父長子桑尼被槍殺後,教父拜託他來為愛子整理遺容。蛋糕店老闆的女婿恩佐,第二次出現是在教父被槍擊後,在醫院裡和麥可假扮保鏢護衛教父。路卡亦然,在關鍵人物索拉索出場後,去臥底遭殺。這幾處情節,都沒有決定劇情的走向,而是連線了前後劇情,將複雜的人物關係網融為緊密的整體。而且這種呼應是古典敘事中常見的“受恩-回報”式呼應,敘事節奏綿勁,對人物塑造的本身也是一種渲染(《南方周末》評)。
演員表演精彩
作為名傳史冊的經典黑幫電影,《教父》史詩般的宏大敘事將人帶入了驚心動魄的時代,領略了一場波瀾壯闊的故事,當然還有馬龍·白蘭度、阿爾·帕西諾和羅伯特·杜瓦爾等演員的偉大表演,尤其是馬龍·白蘭度和阿爾·帕西諾扮演的新舊兩代“教父”,早已是電影史上經典角色。《教父》使得馬龍·白蘭度再度輝煌,也使得阿爾·帕西諾自此登上絢爛的影壇,他們共同演繹了新舊教父之間的角色傳承,雖然直接面對的戲份並不多,但在醫院中簡單的一句對白、一個親吻、一個微笑,已經不動聲色地預示了終將到來的改朝換代(時光網評)。
電影製作成功
《教父》有多處極其經典的鏡頭運用,比如開場老教父背對鏡頭,聽著殯儀館老闆講話,光線很暗,等耳語過後,突然正打,然後慢慢拉開鏡頭,呈現全屋的場景,將教父威嚴的一面烘托得非常成功。影片結尾處,景深鏡頭的運用也堪稱經典,凱站在近景,遠遠看著麥可接受手下表示臣服的吻手禮,之後門緩緩關上,象徵意味十足。影片的打光是極為革命性的,在之前幾乎沒有人敢嘗試如此暗的光線,殯儀館一段,是這種黑白對比光最為強烈的一幕,教父從黑影中走出來,五官輪廓分明,陰影的處理非常考究,出色地烘託了這一橋段的悲傷情緒。
《教父》的布景非常地道,作為一部時代劇,這部電影充斥著線條流暢、凹凸有致的豪華轎車以及戰後流行的各式帽子。科波拉和攝影師戈頓·威利斯一起,用彩色攝影實現了某些有意思的效果。影片剛開始的部分,有一種褐中帶紅的色澤,稍稍過曝,感覺就像是一份1946年的報紙增刊。
《教父》的電影配樂是這部電影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。尤其是影片開場的那段《MainTitle》(TheGodfatherWaltz),伴隨字幕展開,小號聲極為蒼涼,然後以中音提琴重複渲染,最後過渡到單簧管主奏的圓舞曲主鏇律,極盡傷感;這段片首曲已經成為電影的標誌。此外,那首輕快舞曲《Connie'sWedding》也很出色(《南方周末》評)。